40年前,一场改变命运的考试 | 高考1977
△ 1977年的高考准考证。(翻拍)
明天,全国940万学子即将迎来人生第一次大考。这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,第40次全国高考。
40年来,高考影响和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,成为无数人生命中最重要而难忘的记忆。
1977年12月,注定要永载史册。
那一年,570万出身不同,从十多岁到三十多岁的人共同走进考场,参加中断了10年的高考。27万人走进了大学,他们的命运就此改变,中国也由此悄然改变。
本期,跟着拍者君的镜头,认识几位1977/1978年的高考生,听他们谈一谈高考的意义。
高考1977
“打开录取通知书的时刻,是我人生最感幸福的时刻。”
——孟晓苏
△ 1975年,孟晓苏在北京汽车制造厂工具分厂当工人时照。(翻拍)
考生姓名:孟晓苏
高考时间:1977年
录取学校:北京大学
△ 1978年,孟晓苏在圆明园留影。(翻拍)
孟晓苏,知名学者,企业家。
1977年,28岁的孟晓苏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,成为“文革”后第一批大学生。和孟晓苏一起入学的,有32岁的“老大哥”,也有16岁的应届毕业生。
他们大多数经历了历史的磨难,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浪潮中,和这个国家一起解放思想、睁开眼睛看世界,如饥似渴地接受新思想和新知识。
△ 2017年5月5日,孟晓苏。摄影/新京报记者浦峰
“高考改变命运,人生天地为宽。”
——刘海峰
△ 1978年,刘海峰拍摄于厦门大学校门口。(翻拍)
考生姓名:刘海峰
高考时间:1977年12月16日
录取学校:厦门大学
△ 刘海峰收藏的两本毕业纪念册。摄影/新京报记者郭延冰
刘海峰,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、高等教育研究专家。
1976年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,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录取大学生中的27万分之一。
40年来,刘海峰从参与高考到研究高考。他钻进“故纸堆”,为科举制“平反”,与主张废除高考的激进派论战。
△ 2017年5月4日,刘海峰。摄影/新京报记者郭延冰
“高考改变了我的以及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。谢谢高考!”
——汤敏
△ 汤敏的毕业合影。(翻拍)
考生姓名:汤敏
高考时间:1977年12月10日
录取学校:武汉大学
△ 汤敏珍藏着毕业时的同学赠言本。(翻拍)
汤敏有很多响亮的头衔,经济学家、国务院参事、中国经济50人成员……头发灰白的他,坐在咖啡馆里回顾一生时,仍把1977年看做命运改变的起点。
那一年,作为“文革”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考生,25岁的汤敏如愿考上了武汉大学。
△ 2017年4月29日,汤敏。摄影/新京报记者侯少卿
“回归文明。”
——华生
△ 1976年,在工厂时的华生(右)与参军回家探亲的初中同学合影。(受访者供图)
考生姓名:华生
高考时间:1978年
录取学校:南京工学院(现东南大学)
△ 1978年,华生即将离开工厂前往大学,和身边的好友拍摄的分别留念。(翻拍)
华生,著名经济学家。
64岁的华生,具备那一代人几乎最完整的经历:上山下乡、恢复高考、改革开放、出国留学、海归经商、再返教育、研究与改革。
华生感激高考,是高考给了他改变命运的机会。
△ 2017年5月4日,华生。摄影/新京报记者王子诚
“千倾地一棵苗,我们有幸成为那‘一棵苗’,不能忘记大多数同龄人的命运。”
——雷颐
△ 大学毕业时的雷颐。(受访者供图)
考生姓名:雷颐
高考时间:1978年7月20日
录取学校:吉林大学
△ 雷颐大学期间的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。摄影/新京报记者侯少卿
雷颐,著名历史学者。
1978年,22岁的雷颐变换了三种身份:从军人、工人到大学生。他说,恢复高考就像突然开了个小孔,让他看到了塌方隧道尽头突然射进来的那束光。
他念念不忘40年前的那场考试,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以及中国的当下。这么多年,他没忘大多数同龄人的命运,更没忘记自己身为历史学者的使命。
△ 2017年5月3日,雷颐。摄影/新京报记者侯少卿
如果您愿意,
也可以留言跟拍者君唠一唠,
关于高考的那些事儿。
拍者主题征稿进行时:
拍者日常投稿渠道:
(1)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“拍者网”投稿;
(2)将作品传至官方邮箱:ipaizhe2016@yeah.net。
- The End -
摄影:新京报摄影部
文字:新京报网
编辑:小麦
点击以下“关键词”查看更多往期内容
毛坦厂中学 | 天津港大火 | 化疗童年 | 露假肢的女孩 | 再见,望坛 | 北京高温 | 80后女同摄影师 | 汶川地震九周年 | 大兴安岭特大火灾 | 帝都沙尘图景 | 共享单车乱象 | 北京最老副食店 | 雄安新区 | 包头居民楼爆炸 | 中国红 | 留守儿童 | 睡觉的中国人 | 百年书店 | 2017荷赛 | 小站铁警 | 中国面孔 | 希特勒 | 朝鲜"淘女郎" | 金正恩"写真集" | 直播工厂 | 警局档案 | 台湾邮差 | 朱莉和皮特 | 出租车司机 | 营口运钞车劫案 | 世界摄影日 | Alex Webb | 小黑裙 | 视觉伦理 | 洪祸面孔 | 北京暴雨 | 母亲肖像 | 洪水一线的坚守 | 悬崖村 | 抑郁症 | 距离天津爆炸点15米处 | 王林的"摄影术" | 排队的中国人
本文为拍者(微信ID:ipaizhe)原创内容
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
欢迎朋友圈分享